(2024年1月21日)
尊敬的各位老师,学会各位副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尊敬的各位常务理事、各位理事,各位中国社会学会的会员:
大家早上好!
2023年已经过去,2024年新春已经到来。再过半个多月,我们又将迎来龙年的春节。2024年的龙年,注定将是社会学人龙图大展的一年。在这充满希望和挑战的新旧交替之际,我代表中国社会学会,向大家致以最诚挚的祝福和最美好的祝愿!
祝大家在新的一年,健康快乐,幸福如意,科研有成!
祝中国社会学在新的一年,伴随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制度红利的进一步释放而迎来新的大发展!
回首过去的2023年,我们共同见证了中国社会学研究的蓬勃兴旺局面。伴随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改革开放的大力推进,中国社会开始了更为明显的从工业社会向智能社会的快速转型。我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又开启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的宏大伟业。如果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中国社会学人已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的话,那么,在未来的新征程中,我们将以前辈为榜样,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继续奋力推进社会学的现代化、中国化和时代化,赓续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将拥有14多亿人口的伟大祖国推进到全新发展阶段,为中国人民的进步和发展事业提供强有力的社会学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首先,在2023年,中国社会学在社会学的各个研究领域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们深入探讨了新发展阶段的社会发展新规律和社会发展新趋势,对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现象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多面向的学理分析。我们以社会学的学科优势,更加关注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与不充分问题,更加关注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发展水平的人民的权益和与福祉保障问题,更加努力地推进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同时,我们也注重跨学科的研究合作,更加关注ChatGPT的出现所带来的研究方法的革命性变革。我们努力使人工智能为社会学的研究注入新的活力,增添新的动力。
其次,中国社会学在服务社会、促进社会政策的科学配置方面取得了更为显著的成效。社会学人积极推进行动社会学和实践社会学建设。社会学家响应党的号召,广泛开展社会调查,强化国情认识,积累调研数据。这些活动的进行,拓展了社会学的学理空间,夯实了社会学的实践基础。社会学既在一级学科层面努力建设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也在各个二级学科和三级学科层面努力建构中国特色的自主知识体系。同时,我们也注重为社会各界提供专业咨询服务,为政府决策、企业发展、社区建设、基层治理等提出了有益的建议。通过社会学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强化了公众对社会治理就是通过社会达到治理的认识,强化了公众对社会建设就是建设社会的认识。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的改变,虽一字之差,但其理念却发生了时代意义的变迁。从社会建设向建设社会的变迁,形成了我们在新时代的基本共识,体现了社会学人的认识与其他学人认识的异同。当然,从“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向“社会工作”的转变,既体现着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目标引领取向,也扩展了社会学人的社会建构概念。这些学理价值与实践取向的推进,都为我们未来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然,不同的研究人员,肯定会有不同的解读。这正是社会的魅力所在。差异性与多样性内涵着发展的活力。这也正是社会学的迷人之处。
再次,我们也深知我们面临着转型过程的严峻挑战和学术困难。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新问题、社会发育的新形态、科研生成的新赛道等,反映了社会本身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既给我们的研究带来新的机遇,也迫使社会学必须从原有以工业社会为基础而书写的理论体系,发展到以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消费社会和智能化社会为基础而书写的新的理论体系。社会学必须与时俱进地发展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学科基础和学科原理。
工业社会的社会学,奠定了社会学的历史。我们只有在熟悉历史、洞察历史和解构历史的基础上,才能立足当代,展望未来,书写现实,开发新时代的学术文本,走出原有的认识窠臼,增强社会学的应用性。社会学既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一门具有日常应用价值的学科。社会学应该成为大学的通识课。在其他学科不断进入社会学传统研究领域时,我们不仅要守住自己的自留地,种好自己的田,而且要将社会学推进到新的研究领域,扩大社会学的话语影响力。社会学是一门大学科。社会学这门大学科的“大”,主要在于理论解释力的普适性和实践层面的应用性。所以,我们在挖掘社会现象的本质联系和内在规律的过程中,要增加研究的深度,扩展研究的广度,要努力解决我们所处时代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我们要面对人类社会的新挑战,建构社会学认识社会的新方法、新思想,提出中国化的解决方案。
在2024年,社会学同仁将继续秉持“研究社会,服务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宗旨,不断推进社会学话语体系创新。中国社会学会和中国社会学同仁将坚守社会学的这个核心理念,深入研究社会现象,分析社会问题存在的根源,服务社会的稳定发展。我感觉我们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更为明显的努力。
一是加强社会学的跨学科研究。智能社会将比工业社会更为复杂。随着社会现象的复杂化,单一学科的研究已经无法满足整个社会的需求。因此,中国社会学会将进一步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流与合作,除加强与心理学、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的交流与合作外,还需要更为密切地强化与自然科学的融合发展,在社会学的实验室建设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是增强社会学的实践导向。理论是重要的,但理论的价值在于应用。在2024年,中国社会学会将更加注重研究成果的实践推广与应用,努力将学术成果转化为对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方案,在维护社会稳定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方面提供更多、更有效的学理支持。
三是扩大社会学的国际合作。在全球化背景下,不同国家、不同社会、不同文化的社会现象呈现越来越多的共同性和差异性。中国社会学会将更加明确地积极寻求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学术机构进行深入交流,共同推进全球化,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推进跨文化研究。
四是加强社会学的人才培养。人才是所有学科发展的支撑力量。在2024年,中国社会学会将进一步支持各个研究单位的人才培养,完善人才发展机制,为年轻学者提供更多的学术支持和指导,激励青年社会学家茁壮成长,鼓励青年社会学家为学科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五是创新社会学研究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研究工具和方法不断涌现。中国社会学会将积极探索和引入新的研究工具,推介新的研究方法,在加强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分析,并以新的研究方法研究新的社会现象,提高社会学研究的人文性、伦理性和科学性。在人工智能大发展的时代,社会学家有理由尽快建构人类与人工智能共生的这个合成社会的社会秩序与社会活力。我需要着重提醒的是,科学的每一次突破,科技应用的每一次扩展,都会带来新的伦理问题与新的学科发展问题。在我们生活于其中的这个“合成社会”,社会断裂风险与信息茧房困扰、大数据与数据垄断、网络平台企业的意识形态化、网络生活的圈层化、智能社会的新分层规则、新业态就业人员的权利保障、现实人与虚拟人的多元化与时空分离、文本世界的智能生成、人口的负增长与家庭支持体系的重建、工业社会的制度配置与智能社会的生产方式、社会组织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不适配等,都是社会学不可缺位的研究主题。能否在这些主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不仅考验着中国社会学的学科建设与学科发展,也考验着中国社会学人的与时俱进能力。
因此,在2024年,中国社会学人需要以更加开放、更加进取、更加包容的学术样态,迎接新的挑战,创造新的机遇,努力为中国社会学的大发展做出新贡献。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期盼!
最后,我代表中国社会学会给大家拜一个早年!
祝愿大家在龙年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幸福!
祝愿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更加和谐、更加进步!
谢谢大家!
2024年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