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学会方法研究会和神州调查数据采集中心联合主办的“怎样上好方法课?——社会研究方法教学研讨会”论坛于7月19日在贵阳2013年全国社会学年会上顺利举行。中国社会学会方法研究会等单位曾于2010年和2011年召开了首届和第二届“中国调查”学术研讨会,在2012年也成功举办了“社会管理调查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分论坛。
社会研究方法是社会学的三大组成部分和主干课程之一,在整个社会学研究中的角色无可替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次2013年“怎样上好方法课?——社会研究方法教学研讨会”论坛旨在进一步总结交流全国各地不同专业从事方法教学的老师在方法教学方面的经验总结和典型方法实践。
本届论坛由方法研究会会长范伟达教授、秘书长白红光教授、神州调查数据采集中心沈岱易主任负责。与会代表50余人次参加了本论坛的发言和评论,论坛讨论精彩,气氛热烈。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孙嘉明教授、神州调查数据采集中心沈岱易主任分别主持了论坛两个单元的专题研讨。复旦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社会学系主任刘欣教授、上海财经大学经济社会学系张彦教授等进行了精彩的点评。
社会研究方法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在上半单元的研讨中,第一线从事社会研究方法教学科研的广大资深老师与会交流和分享多年来积累的丰富教学经验,为正在从事方法教学的中青年教师开阔了教学视野,启迪了研究思路。
中国社会学会方法研究会会长、复旦大学教学名师社会学系范伟达教授积30多年从事社会研究方法的教学、科研与实践的丰富经验,简短回顾了与费孝通先生、林南教授以及艾尔巴比教授学习交往的体验,并就当前大数据时代的社会研究方法进行了论述和探讨。范教授认为,自2008年最先经历信息爆炸的学科创造出了“大数据”这个概念以来,如今这个概念几乎运用到了所有人类致力于发展的领域之中。《大数据时代》论著提出要分析与某事物相关的所有数据,要乐于接受数据的纷繁复杂,要转而关注事物的相关关系等命题,引起了学界的热议。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社会研究方法也将随之在基本原理、研究方式、具体方法各个层面都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和大跨度的超越。当然,我们在面对一个新领域新概念的同时,也应该进一步挖掘和发扬传统以及现代研究方法的生命力,而不能把一个捧上天,把另一个踩在地,应该同时把他们应用到可适用的可拓展的地方去。与此同时,我们要尤其要注意对公共部门数据的分析与挖掘,政府才是大规模信息的原始采集者,这些潜在的数据价值需要通过创新性的分析来应用与释放。大数据的论述引起与会者广泛兴趣,正如张彦教授所评论的,“范伟达教授谈了大数据、传统的研究方法和现代的大数据研究方法,进行社会研究的人在宏观上必须跟着时代来前进,他的年龄跟我一样大,但是他的敏锐性确实比你们年轻人一点都不差。”
天津理工大学法政学院段学芬教授介绍了“参与式研究型教学模式初探”,从高校《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教学过程中忽视的实践操作性角度,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通过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师角色的转换以及教学中心的变换等探索形成了参与式研究型教学模式。
广西师范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肖富群教授在社会研究方法系列课程的体验式教学基础上,系统地介绍了该学院社会研究方法系列课程的设置、课程目的、教育理论基础、体验式教学、以及教学效果。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谢雨锋副研究员介绍了作为对“社会工作调查研究方法”教学探索的行动研究,是如何集体探讨自身经验的过程和形式。行动研究的方式体现了社会工作者理念与行动的一致性、知识生产的空间与时间连接的情境性;知识的历史感和现实感结合的创新性。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谢俊贵教授探讨基于主因分析的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教学目标定位,提出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教学目标定位须对几个主要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主要包括大学层类定位、专业目标要求和课程互构关系,为社会学类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打好扎实的知识与技能基础的思考。
复旦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社会学系主任刘欣教授结合亲身教授的全校精品课程《社会研究方法》,介绍了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强调如何围绕科学判断、社会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大量的实践案例和新闻事件,来引导学生用科学研究方法的思路来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
哈尔滨工业大学社会学系系主任尹海洁教授以方差分析为例,介绍了如何讲好统计学。社会统计学课程受到学生的重视,如何正确使用统计方法,透过数学公式,挖掘统计思想,特别是如何将统计学的知识教授给文科学生。
在下半单元的发言中,美中交流计划、三一学院项目学术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孙嘉明教授则以美国UCBerkely大学和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研究方法课程教学为例介绍了美国社会研究方法教学的新进展。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社会学系张彦教授则以社会科学研究的价值移情和超脱为主题,交流了如何化解由于价值的介入而使社会科学产生的危机,他指出:第一,韦伯的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价值中立”不是价值无涉的价值中立,而是指进入研究领域后研究者对科学外价值立场超脱和对科学内价值立场移情的价值中立;第二,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要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两种移情,研究者才能在行动实践中实现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之间的内在一贯性。
中南民族大学童玉英副教授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指出社会学专业的重要课程——社会学研究方法系列课程存在部分内容交叉重复,课程间缺乏相互渗透和贯通的不足,提出应对社会学研究方法系列课程教学改革,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上实现系列课程之间的整合优化,推动社会学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取得更大进步。
黑龙江大学社会学系系主任周桂林副教授则以探析涌现式案例在社会研究方法教学中的应用为角度来探析如何引导学生自己创造来弥补传统案例的缺点。强调涌现式案例的生产要注意讲授有限知识、以平等为第一互动规则、强化非线性小组讨论,并重视灵感和直觉等发散性思维。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周琳琳老师基于研究性教学方法在实践教学中的运用,分析了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创新教学方法是关键。并且立足于大学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方法创新,探讨了研究性教学方法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内蒙古农业大学社会工作系尚艳春老师通过对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课程改革的研究,介绍了她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尝试的“以课程项目为依托”的“三位一体”教学方法改革。
北京物资学院劳动科学与法律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系主任李燕荣副教授以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大学生社会调查教学与实践为例,阐释了社会调查活动的客观真实性及科学有效性,和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科特征具有高度的契合度,社会调查在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浙江警官职业学院刑事司法系陈鹏忠教授通过罪犯访谈培养学生在实际案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可操作教学模式的建立,探讨案例式教学、情境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在《犯罪学案例教程》教学中的功用、相互间关系及诸种教学手段的整合运用,充分发挥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功能。
最后,范伟达会长回顾总结了方法研究会近几年的工作与现状,提示和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设想,坚持办好今后几届“中国调查”学术研讨会,继续完善“中国调查网”学术平台,继续为推进中国调查研究方法的教学和科研、为我国的调查事业规范、健康发展作出贡献。经过热烈而精彩的研讨,“怎样上好方法课?——社会研究方法教学研讨会”论坛圆满落幕。(方法研究会秘书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