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质性社会学:理论方法探索及其研究实践论坛”综述
        2013-08-26

 

中国社会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于72021日在贵州省贵阳市顺利召开。在本次年会上,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陕西省社会学会主办了“质性社会学:理论方法探索及其研究实践”分论坛,这是第五届“质性社会学”论坛。在此之前,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已连续四年(2009-2012年)围绕“质性社会学”主题举办了论坛。本论坛既是往届论坛研究历史的延续,又是一次阶段性的思考总结。其中,参会人员有近40人,收录论文22篇,先后有12篇论文作者发言。论坛分为两个单元,由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质性社会学研究室主任尹小俊副研究员主持。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陕西省社会学会会长石英研究员到会并作了关于“质性研究与社会学的中国化”的主题发言。他提出,尽管中国社会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总体看,可以说我们尚没有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社会学”。社会学中国化的途径在于:取道质性研究,回归人文传统。质性研究注重“参与性”,强调个案和过程,遵循“理解原则”,以其鲜明的人文特色与“科学的”量化研究形成对比,成为一种新的社会学范式:质性社会学。社会学的中国化必须注重本土文化和思维方式,在此意义上,“统计社会学”应当让位于“质性社会学”。

本论坛围绕质性社会学研究与社会学的中国化、跨学科视角下的质性社会学研究、质性社会学的理论、质性社会学方法论及其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社会学的中国化方面: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尹小俊提出,质性社会学的本土化过程,一方面必然带有浓郁的文化色彩,从而利于探究到质性社会学蕴含的本土价值;另一方面质性社会学本土化脉络呈现的是一种中国文化独特研究范式,而立足于传统文化语境上的质性社会学中国研究,其话语影响力会变得更加有力,连带着拓宽与国外学术界交流对话的空间和把握住学术话语的“权力”。

在跨学科视角下的质性社会学研究方面: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王旭瑞指出,人类学和质性社会学有诸多相通之处,因而能够为它提供有益的启示。人类学学科观念、反思与批评、对人类和社会的人文关怀、以及多样的研究议题、新的表述方法等都值得质性社会学借鉴。西安邮电大学王策从时间、真理、虚无、语言四个角度对海德格尔的“存在”概念进行阐释,以便更深刻地领悟这位哲学大师的思想精髓。

在质性社会学理论研究方面: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田丽丽介绍了质性社会学的发展起点,从学科使命、学科价值、研究范式等方面来论述其学科地位,以其知识本土化、回应社会发展需求、理论与方法创新等层面来探讨质性社会学的建设领域;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吴菲霞认为将“质性研究”定位为一种研究范式而非研究方法或方法论更为合理。

在质性社会学方法论方面:赣南师范学院郑庆杰,分析了参与行动的本土化困境及反思,提出参与行动中的多元主体在实践行动中形成了复杂互动关系,并展开了实践行动的

转换。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谢雨锋、江波,以一种打破常规的“另类”书写方式呈现了一幅社会工作调查研究方法教学的原生态图景:以行动研究为取向,以质性研究方法教学为主轴,循着调查研究理论调查研究设计调查研究过程调查研究方法等主要内容的交流与讨论进行。透过行动研究方法建构的社会工作调查研究方法知识,取得的一些共识、发现待探讨的问题都是有益结果和重要启示。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张芙蓉,认为个案研究的理论定位可以多样化,或是对其所属社会的一般性概括,或是提供一种全新的概念洞察力,或是对既有理论的重建,或是构建情境性理论。

在质性社会学实践探索方面:西南财经大学冯华,将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创新性地划分为了传统型、现代型、后现代型三类参与动机,认为志愿者参与动机呈阶段性发展的趋势。浙江师范大学周春发,对实地研究方法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批判性反思。从选择课题、确定田野调查点、调查方法与过程、研究的伦理、个案研究的代表性5部分展开论述,推动了社会研究者的方法自觉与学术反思。咸阳师范学院张健,提出运用主体性视角及质性社会学研究方法读懂民众的社会心理和行动,洞察群体应激行为生长、扩散的潜在原因和深层次原因以及演化机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杨航,认为《大智度论》倡导的菩萨修道思想,虽然以成佛成圣为根本目标,但是其核心却不在“崇圣”而是菩萨自身的“贤修”。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高萍,以陕北地区的一个著名家族为研究对象,重点突出了口传记忆与家族复兴在现代化进程中家族文化构建中的重要意义。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吴南,认为选举与治理形成了一种相互制约的循环关系,选举产生的村主任决定治理效果,治理的结果对村主任能否当选又有着制约作用。西安市社会科学院赵银侠,提出应将西部农村养老问题放在“新型城镇化”战略框架下,多路径破解农村养老问题。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鱼小辉,认为网络也是一个资源共享的通道,但它毕竟是人类的一个工具。网恋中也有爱情,但那始终是倘佯在虚拟世界里的爱。华东师范大学卢俊秀,提出基于利益实现和制度缺失两方面的原因,村集体经济的社区角色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并且随着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与村民之间建立起庇护主义关系模式。复旦大学李丹峰,以女大学生减肥为例,认为减肥既是社会建构的结果,也受到社会网络特别是家庭与社交网络的影响。同时,女性作为主体在减肥过程中也发挥着能动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张世勇,认为打工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说是人生一个阶段性过程,并不意味着必然的城市化生活机会。厦门城市职业学院潘峰,分析了实习生群体与正式工群体的对立关系。建议引入社会支持模式,尝试从成长小组的策略出发,探讨群体间沟通和互动的可能途径。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李巾,提出城镇化实践的核心理念就是关注和改善民生。辽宁社会科学院王新,提出国外在反浪费方面的一些成功经验和做法,值得我国学习借鉴。

最后,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质性社会学研究室主任尹小俊副研究员对论坛进行了总结发言。

整体上看,在前四届“质性社会学”论坛的基础上,结合本届(第五届)“质性社会学”论坛,形成了一条“质性研究——质性社会研究——质性社会学研究”的思考路径,为学界同仁深入了解“质性社会学”奠定了基础;同时,本论坛秉持开放的传统,重视与其他学科对话交流,可以看到历届都有不少其他学科研究特质加入进来,跨学科研究的特点明显,除了社会学以外,还有类似哲学、人类学、社会工作、历史学、民族学等学科。具体来说,本届论坛首先具有很强的理论导向性,同时也具有较为突出的实践指向性,其次,具有强烈的研究意识和生活探索精神,注重理论在生活实践中的延伸和思考,再次,重点围绕“社区”研究传统,尝试链接前辈学人的研究视域,实现经验承续及其再探索,最后,结合不同学科视野,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完成个案研究积累类型化研究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