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中的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问题探索”分论坛在贵州省贵阳市举办的2013年中国社会学会年会上成功召开了讨论会。本论坛由广州市社会工作研究中心、广州市社会工作学会主办,由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广州市粤穗社会工作事务所承办。
本届分论坛收到大量投稿,作者来自全国各地知名高校和科研单位。经过精心筛选,共有41篇论文纳入最终论文集,为了保证研讨的质量,论坛仅从中精选了7篇参与论坛发言。主要从三个大的方面进行了讨论:流动人口生存现状、发展情况、服务管理。
首先是广州大学社会学系的谢建社老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与发展状况进行了探讨。他从三个方面具体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现状:新生代环卫工人生存状况不容乐观、新生代环卫工人队伍的发展状态有待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的认同感严重缺失。同时探讨了影响其生存与发展的制约因素:社会排斥造成新生代环卫工人自我认同感缺失、社会保障不能到位使得公共服务难以覆盖到新生代环卫工人、管理体系不完善致使新生代环卫工人上访事件增多。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推进“人文关怀”,提升环卫工人的幸福感、推进“素质教育”,提升环卫工人的使命感、推进“公共服务”,提升环卫工人的归属感,并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在流动人口发展方面,本次论坛主要是关注其融入状况。南京晓庄学院社会发展学院的许爱花教授用社会排斥视角对流动儿童社会融合的困境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分析当前流动儿童在社会社会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户籍制度的不接纳及教育的不融入(程序繁琐的借读手续,升学制度)、经济的排斥和边缘化的心态(一方面羡慕,一方面未能有实现的能力)、社会文化的排斥与矛盾的自我概念(生长背景的不同,易给其添加标签)、社会关系的排斥与社会资本的缺失(交往对象只能局限于与自己生长背景的同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博士谢宇则对农民工随迁子女面临的高考新政进行了认真的思考。他从三个方面具体分析了农民工子女异地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城乡教育政策具有极大的不合理性;社会教育质量差距越大,导致农民工随迁子女学习成绩下降。同时提出,异地高考政策的本质在于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统筹教育布局,力推高考新政;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力推教育公平;找准高考突破口,力推无差别录取。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硕士研究生谷玉良,提出当前农民工研究中普遍存在城市文化中心主义的倾向,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农民工的“被市民化”、农民工的市民化:融入还是融合、农民工市民化的意愿与需求:向度和力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黄进探讨了新生代农民工拥有的各种资本对市民化产生的影响,提出了三个研究假设: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程度有显著影响、在现阶段不同类型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程度影响存在、可干预型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程度的影响力大于自我建设型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程度的影响力,并通过严谨的定量方式做的实证研究论证了社会资本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程度的影响力是最高的,政治资本因素的影响排在第二位。
在研究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方面,河南大学研究生陈云主要是从社会管理模式进行了探讨。并将城市流动人口的社会管理模式分为以下几种:建国初期的宽松型管理模式(1949-1957);计划经济时期的严格限制型管理模式(1958-1978);改革开放初期的防范控制管理模式(1978-2000);现阶段的多元整合型管理模式(2000年至今)。并提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树立和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完善城市流动人口的社会支持体系、建立政府领导下的多元主体合作的城市流动人口管理体制。上海市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黄玉捷以上海市黄浦区为例,对流动人口分层分类服务管理进行了具体分析。她认为当前我们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存在一些困境:对人口总量和户籍的管理不到位,在过度服务或服务过度的同时,又存在服务缺位的现象(如教育),社会认可度低(没关好或没服务好)。其症结有两点:忽视流动人口社会空间分异特征,对一般人口学特征关注所形成的服务管理思路障碍;割裂了城市与人口的空间关系。并从政策制度需求和人口计生公共服务需求两个方面具体分析了不同类型流动人口对公共服务的需求。
在自由发言环节当中,教授们提及到了很多的问题。如农民工就业问题就近解决措施,与城镇化相结合;本地人与外地人共同管理的趋势;政策本身的评估问题,如何避免好心办坏事;基本服务均等化问题。其中广州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王亮对外国人的管理进行了探讨,提出社会组织在外来工融城过程中的操作,使外来工在融入大城市困难的情境下,可以帮助其融入中小型城市,以实现彻底市民化。
论坛负责人谢建社教授,在论坛即将结束时做了一个总结,其将论坛主要内容总结为一个视角、两大问题、两个特色。一个视角为城镇化视角,两大问题为流动人口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服务问题,两个特色是从理论到实际、从顶层设计到基层设计(如大量的田野调查)。最后谢教授总结大会还是很成功,期待明年的再次相会。(陈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