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消费社会学研究”论坛综述
李立文        2010-08-07

进程精干、专业旨趣浓厚、崭露头角的消费社会学研究论坛

 

    2010725日,中国社会学年会“消费社会学研究”分论坛消费社会学研究在哈尔滨市长江路同心大厦406举行。这是自2006年消费社会学国际研讨会以来,该领域学术共同体密集互动的又一盛会,也是中国社会学界在学会年会上主办的第一次消费社会学研究论坛。本论坛坛主为中山大学社会学系王宁教授、香港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吕大乐教授和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张敦福教授。论坛共收到论文30篇,经过评审有15篇论文入选。论坛共分为四个专题:消费社会学与消费文化研究:概念构架、理论传统与可资探索的灵感,消费、都市及其居民,消费与中产阶级,消费及其社会文化环境变迁。

   在“消费社会学与消费文化研究:概念构架、理论传统与可资探索的灵感”专题下,王宁教授把舒适物放在消费社会学的框架内探讨城市内部舒适物的配置和摄取的公平与平等问题,系统梳理了国外对舒适物的研究,如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舒适物的概念、分类等,并以广州大学城为例说明集体舒适物的配置和摄取上的社会不公平现象,提出集体舒适物的配置政策的改革。吴金海博士通过差异化的进化这一独创性视角,试图回答炫耀性闲假如何被炫耀性消费所替代,以及炫耀性消费如何被符号消费所替代的问题,进而阐明差异化的进化与差异化消费之间的内在联系。马丹丹博士结合毛泽东时代之后的社会变化,讨论了中产阶级是否“政治后卫,消费前卫”的现实基础。

“消费、都市及其居民”为第二个专题。张敦福教授的论文挑战了住房的私有化和市场化能够带来城市基层民主的主流研究结论,他以上海ML小区在物业公司更换过程中业委会登台与退出的案例及上海的总体资料,告诉了我们需要慎重看待中国组织和制度文化环境背景下,房产私有化、商品化带来基层民主治理的命题。中国的城市居民变成消费者和业主容易,但成为公民很难。该论文也展示了局内人视角与方法的重要价值。曹士云教授根据杭州市统计局对城镇居民扩大内需的调查,探析了杭州市城镇居民体育消费需求变化特征及未来消费意向、消费需求的满足程度和居民对扩大内需的意见与建议,预测和展望杭州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的主要变化,提出通过有效增加全社会的体育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进而满足杭州城镇居民不断增长的体育消费需求和变化趋向。刘计峰引入人口统计变量、家庭背景因素和学校生活特征对厦门大学在读本科生的服装消费动机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找出对大学生服装消费动机存在显著性影响的自变量,并运用社会认同理论对其进行理论与现实上的解释。吕大乐教授以近年在香港兴起之原创玩具为案例,讨论生产如何塑造消费,同时消费又如何影响生产部门的考虑与部署。两者的互动形成了一种特有的市场安排:尽管原创玩具 并非针对高档的消费市场,但它的运作形式却有着艺术品的味道,尤其强调收藏价值。这并非只是物以稀为贵的市场定律的表现,而是消费与生产之互动所形成的一种消费形式与文化。

在“消费与中产阶级”专题下,曹可怡认为有关婚礼的消费社会学研究多从“资本操纵论”入手,强调市场把婚礼商品化,导致当代婚礼模式越发奢侈化和舖张。但此论述错误地置新人成「原子性」消费者,忽略了其週围的社会关系往往影响个人消费行为。作者以「关系嵌入性」为基础,剖析婚礼的消费是新娘新郎之间,以及他们与其家庭和朋友即初级和次级群体的互动所产生的社会结果。黄晔的研究采取定性研究方法,她通过实地调查,讨论了建国以来潮州城市居民的结婚照消费阶段性变化的正式和非正式制度嵌入。刘硕运用布迪厄的理论概要,基于对北京一个中产阶级小区的调查,勾勒出中国的中产阶级通过综合过去人生经历中的消费经验,形成并积累他们在家庭消费方式上的“惯习”的过程,以及他们如何通过表达这些“惯习”来认识自己所属的阶级,从而促进中产阶级对自身认同的形成。漆姗姗以顶级名牌包作为研究的对象,运用定性研究方法,探究了不同的人对于同一类型的奢侈品的消费行为。研究发现,消费行为具有制度嵌入性,这就导致了市场部门的工作人员与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消费行为差异。社会对于顶级名牌包“身份标示性价值”的认同与公职人员“勤政廉洁”的制度性要求之间的张力是造成矛盾产生的原因。刘大可教授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以闽西客家旅游为例,就“海峡客家”旅游符号的提升、旅游品牌形象的塑造与推广、区域资源整合与两岸客家旅游合作等问题展开论述,文章认为,发展“海峡客家”旅游需要将“客家文化”的概念转化为一个旅游产品形象;塑造客家文化品牌、推进赣粤闽客家区域的旅游合作和进一步加强与台湾客家旅游的交流合作。

“消费及其社会文化环境变迁”为最后一个专题。持续消费动力一度被认为是工具性的忽略了社会的、结构系统等因素对人们可持续消费行为的限制或影响李立文、余冲通过鄱阳湖区村落的实地调查发现认为,农民饮用水的来源在短短10年内发生了两次静悄悄的革命:从河水、井水——自来水——桶装水。这一消费实践是诸多力量形塑的结果:基础设施及技术条件虽则重要,当地人的社会经济地位意识、身份认同、都市消费风尚的影响等对村民饮用水消费也产生了重要影响。邓利方认为,近年广东基本医疗卫生消费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但也存在着消费能力、消费意愿、消费条件等不足。因此,今后广东重点要通过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健全医疗社会保障体系来增强消费能力;重塑社会道德价值观来改善居民消费意愿;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搞好公立医院的试点等相关政策来改善消费环境,更好地促进医疗卫生消费。赵卫华则以2002年“深圳市人口基础设施占有状况调查”的数据资料,以消费的社会地位分析模型,阐明了消费的两端聚集效应观点,对消费行为提出了不同于经济学的社会结构分析。

论坛上下午共进行8个小时,各专题进展中报告人发言充分,提问、评论和回应富有批评性思维,茶息期间互动友好。在论坛结束前着意安排的“自由发言、回顾与展望”环节,与会者对该领域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供稿人:李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