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社会工程与社会建设”论坛综述
        2010-08-07

 

由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工程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国社会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社会工程与社会建设”论坛于2010725日下午在华旗饭店黑河厅举行。参加此次论坛的有来自西安交通大学、暨南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的专家学者,还有年轻学者以及学生共计30余人。本次论坛共收到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近10所全国高校的27篇学术论文。论坛由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尹海洁教授负责,论坛分为4个阶段分别有西安交通大学的王宏波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王德伟教授,贵州师范大学的刘卫星教授以及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唐魁玉教授主持,其中有15篇论文在论坛上宣读。

尹海洁教授在本次论坛结束时做了总结并归纳了论坛的四个学术特点:

1、专业的反思“社会工程”研究范式,凸显了社会学学科的自觉性

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白淑英,讲师郑中玉从社会学视角探讨“社会工程”学科的定位问题,尤其是郑中玉的论文尖锐的指出:“社会工程学”的能指无法体现社会学的学科自觉;今天当工程学强调工程的社会性,试图建构工程社会学的时期,社会学更应该有很充分的理由从自身的学科定位出发将社会工程与一般工程都纳入一个统一的“工程社会学”。从学理的或从发展社会学的角度看,这些观点无疑是深刻的和有远见的。

2、历史的回顾“社会工程”文化价值观,表现出研究领域的交叉性

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学院的王德伟教授在他的“初探国家战略工程的文化模式”一文,从历时态维度揭示了不同时期国家战略工程的各异形态,如古希腊罗马的“神圣王权与世俗精神”时代,中世纪“封建诸侯与宗教理想”时代,文艺复兴的“世俗理想与理性反思”时代,近代英国的“资本工业与清教伦理”时代以及现代美国的“知识经济与全球化”等时代特征的国家战略工程的文化模式,以及工程与文化的内在互动模式。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学院的谢咏梅教授则从徽州民居案例指出技术是一种地方性的文化实践,技术在文化情境中被型塑。同时也指出技术作为人的“情境化的身体实践”,通过象征和规范等方式展现着人自身的文化诉求、建构社会秩序,构造意义的世界。

3、逻辑的关照“社会工程”基本问题,强调了“回归经典”的重要性

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学院郑中玉讲师在论坛中发表了他的论文“作为道德科学的社会学——试论涂尔干的社会工程理论”。文中从社会工程的视角诠释了涂尔干对“社会秩序如何可能?”这一社会学,同时也是社会工程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思考。哈尔滨工业大学社会工程及管理学科、博士研究生高云红,发表了“詹姆斯•C.斯科特的社会工程观——兼评《国家的视角:那些试图改善人类状况的项目是如何失败的》”的论文。论文思路清晰,理论视野广泛深刻,在相互对比中论述了斯科特对社会工程的批判。经典可以超越,但却不能回避。“回归经典”恰恰是我们建构“社会工程”理论范式的重要基础工作。

4、系统的阐述“社会工程”研究内容,澄清了理论范式的学术性

作为我国社会工程研究领域创始人之一,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付院长王洪波教授,在他的“社会工程学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一文中,阐述了社会工程思维中要形成一个社会理念所需要的三个知识向量,即:规律向量、价值向量和理念向量。王洪波教授强调了社会工程理论要研究和解释的是制度变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把社会制度设计、制度的建构、变迁与社会进步和社会结构变动联系起来,研究其中的规律性特点。其中社会工程研究方法具有的“实践性、复杂性、交叉性、过程性”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5、发散的探讨“社会工程”论域,反映了学术领域的自在自发性

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学院的唐魁玉教授做了“司法过程中的网络社会舆论张力——以宝马撞人案为例”的发言,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教授刘卫星提出了“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的思想,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系社会学研究所的张书琛教授发表了“游戏文化与潜能开发”的论文,东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的讲师庞文提出了“城市反贫困与贫困群体的能力建设”的论文,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讲师杨建科介绍了“农民工的城乡流动对农村生活方式变迁的实证研究”等等。这些涉及广泛领域的研究内容,反映出“社会工程”研究领域还处在学科建设的初期阶段,而要实现具有独立研究对象和明确研究边界的“社会工程”研究范式,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最后,西安交通大学的王洪波教授向尹海洁教授提议,希望下次社会学年会合办“社会工程”专题论坛,以减轻承办专题论文的财务压力,这是个好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