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家庭研究通讯》第21期
        2013-01-31

家庭研究通讯

21

 

中国社会学会家庭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秘书处编        2013130

 

 

 

 

  

 

 

新作推介

 

国内新作索引 …………………………………………………………………………………………………2

美国《婚姻与家庭》杂志最新目录 …………………………………………………………………………8

《中国家庭研究》(第七卷)目录  ………………………………………………………………………15

新作推介

 

国内新作索引

 

论文

 

 

邬沧萍、谢楠:《1980-2010:中国人口政策三十年回顾与展望》,《甘肃社会科学》20111期。

丁仁船、吴瑞君:《我国城镇独生子女婚姻匹配状况研究》,《人口与发展》2011年第1期。

王学义、王春蕊:《禀赋、场域与中国妇女生育意愿研究》,《人口学刊》2011年第1期。

陈友华、吕程:《剩女:一个建构失实的伪命题》,《学海》2011年第2期。

高华:《农村多子女家庭代际交换中的新性别差异研究》,《南方人口》2011年第2期。

刘中一:《家庭在场:一个华北乡村的婚姻策略》,《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赵秀荣:《社会性别视野下妇女的婚姻家庭权利》,《苏州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

郭星华、张晶:《“凹陷”的社会生活满意度——基于全国“百村调查”数据的探索研究》,《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12期。

马小红、孙超:《中国人口生育政策60年》,《北京社会科学》2011年第2期。

周长洪、刘颂、毛京沭、刘越、葛芳、刘佩丹、韩青松:《农村独生子女老年父母家庭结构与空巢特征——基于全国5区县调查》,《人口与经济》2011年第2期。

张咏梅、周亚平:《半工半农是农民家庭的最优选择吗?——对当代中国农民家庭生计的实证研究》,《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

李建新、苏文勇、张月云:《中国当代育龄妇女生育意愿分析——以江苏6县市调查为例》,《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高歌、高启杰:《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河南省叶县的调研数据》,《中国农村观察》2011年第3期。

李雨潼、杨竹:《东北地区离婚率特征分析及原因思考》,《人口学刊》2011年第3期。

宋健、黄菲:《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与其父母的代际互动——与非独生子女的比较研究》,《人口研究》2011年第3期。

曹彦:《当前女青年婚恋观的偏差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介入》,《青少年研究》2011年第3期。

刘杰杰:《“80后”农民工婚恋障碍分析——基于苏州、无锡、南京等8市的调查》,《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

汤兆云、马琳:《出生性别比综合治理:有所为,有所不为》,《人口研究》2011年第4期。 

Xu, A.Q. (2011). The Powers of Intimate CompanionsProbing the Mechanisms that Affect Sense of Gender Equality, Chinese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 4: 24-51.

袁旭川:《扎巴藏族走婚制度、家户分工及社会性别》,《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

陶艳兰:《代际互惠还是福利不足?——城市双职工家庭家务劳动中的代际交换与社会性别》,《妇女研究论丛》2011年第4期。

邰秀军、姜全保、李树茁:《丧亲家庭子女的弱势性及性别失衡背景下的婚姻影响》,《南方人口》2011年第4期。

Cheng, Y., Han, X. h., and Dagsvik, J. K. (2011). Marriage Pattern in the City of ShanghaiBehavioral Two-Sex Marriage Model and Multistage Marriage Life Table Approach, Chinese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 4:74-95.

李超海:《错位婚姻家庭中小孩抚养和婆媳冲突研究——以广州“80后”青年白领为例》,《青年研究》2011年第4期。

冯雪红:《维吾尔族妇女再婚若干问题研究——一项来自新疆喀什地区SA村的田野考察》,《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

戴卫东:《老年长期护理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苏皖两省调查的比较研究》,《人口研究》2011年第4期。

王二朋:《性别、家庭财富与不同年龄阶段儿童辍学行为——基于2006 年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南方人口》2011年第4期。

Shen, Y. f. (2011). China in the “Post-Patriarchal Era”Changes in the Power Relationships in Urban Households and an Analysis of the Course of Gender Inequality in Society, Chinese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 4: 5-23.

孙明:《家庭背景与干部地位获得(1950-2003)》,《社会》2011年第5期。    

赵敏:《婚姻身份协议的社会性别分析》,《妇女研究论丛》2011年第5期。 

周长洪、刘颂、毛京沭、刘越、葛芳、刘佩丹、韩青松:《农村50岁以上独生子女父母家庭经济状况分析——基于2010年对全国5县的调查》,《人口研究》2011年第5期。

王晓焘:《城市在职青年的成人教育——基于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比较》,《青年研究》2011年第5期。

徐俊、风笑天:《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研究》,《人口与经济》2011年第5期。

叶华、吴晓刚:《生育率下降与中国男女教育的平等化趋势》,《社会学研究》2011年第5期。

Yasuda, Tokio, Noriko Iwai, Chin-Chun Yi, Guihua Xie, (2011). Intergenerational Coresidence in China, Japan, South Korea and Taiwan: Comparative Analyses based on the East Asian Social Survey 2006. Journal of Comparative Family Studies, 42(5), 703-722.

陶艳兰:《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兼对独生子女“刻板印象”的讨论》,《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

徐振敏:《家庭治疗的女性主义思考》,《妇女研究论丛》2011年第5期。 

韦艳、张力:《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婚姻困境:基于性别不平等视角的认识》,《人口研究》2011年第5期。 

田中景、周玲玲:《美国家庭过度负债的成因研究——对新自由主义宏观经济政策的反思》,《学习与探索》2011年第5期。

陶自祥:《代内剥削:农村光棍现象的一个分析框架——基于渝北S村长子打光棍的调查》,《青年研究》2011年第5期。

张学军:《生育自决权研究》,《江海学刊》2011年第5期。

黄宗智:《中国的现代家庭:来自经济史和法律史的视角》,《开放时代》2011年第5期。

吴学华:《商榷“婚姻法解释(三)”第十一条规定之不适当——基于“对夫妻共有产权另一方权益保护”视角》,《妇女研究论丛》2011年第5期。

林晓珊:《母职的想象 城市女性的产前检查、身体经验与主体性》,《社会》2011年第5期。 

温蓉:《大学生婚恋观的现状及特点分析——基于对西北民族大学的调查》,《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

高建新、李树茁、左冬梅:《子女分工方式对农村老年人获得经济支持的影响研究》,《人口与发展》2011年第6期。

欧树军:《重归家庭——福利国家的困境与社会治理新出路》,《文化纵横》2011年第6期。

吴帆、杨伟伟:《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成长环境的缺失与重构——基于抗逆力理论视角的分析》,《人口研究》2011年第6期。

陆华东:《经济危机时期的婚姻变动特征——以对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民的结婚率、离婚率的分析为例》,《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1年第6期。

和红、苑雅玲:《女大学生对在校期间结婚和生育的态度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北京29所高校的调查分析》,《人口与发展》2011年第6期。

彭大松:《数量视角下中国青年婚姻态势的城乡比较》,《西北人口》2011年第6期。

杨辰:《住房与家庭:居住策略中的代际关系——上海移民家庭三代同居个案调查》,《青年研究》2011年第6期。

杨雪燕、李树茁、尚子娟:《儿子偏好还是儿女双全?——中国人生育性别偏好态度构成及其政策含义》,《妇女研究论丛》2011年第6期。

赵晓力:《中国家庭正在走向接力模式吗?》,《文化纵横》2011年第6期。

陈婷婷、叶文振:《中国出生性别比城乡差异的社会性别分析》,《妇女研究论丛》2011年第6期。

巫锡炜:《中国城镇家庭户收入和财产不平等:19952002》,《人口研究》2011年第6期。

靳小怡、李成华、李艳:《性别失衡背景下中国农村人口的婚姻策略与婚姻质量——对X市和全国百村调查的分析》,《青年研究》2011年第6期。 

李煜、吴家麟:《择偶中的生肖匹配——基于层叠拓扑模型的实证研究》,《青年研究》2011年第6期。

郑晓瑛、杨蓉蓉、陈华、谈玲芳、陈功:《中国未婚女青年妊娠及流产需要与实现》,《妇女研究论丛》2011年第6期。

姚本先、石升起、方双虎:《生活满意度研究现状与展望》,《学术界》2011年第8期。

薛亚利:《结婚还是不结婚?——青年人对不婚的态度及代际比较》,《当代青年研究》2011年第8期。

陈昫:《我国老年残疾人的家庭长期照护体系研究——以北京市老年残疾人为例》,《理论月刊》2011年第9期。

刘汶蓉:《中美两国青年性观念及趋势比较》,《当代青年研究》2011年第9期。

包蕾萍:《中国独生子女刻板印象的实证研究》,《当代青年研究》2011年第9期。

刘汶蓉:《家庭价值的变迁和延续——来自四个维度的经验证据》,《社会科学》2011年第10期。

韦克难、许传新:《家庭养老观:削弱抑或强化——来自四川省的实证调查》,《学习与实践》2011年第11期。

魏传光:《中国农村家庭“恩往下流”现象的因果链条分析》,《内蒙古社会科学》2011年第11期。

吕玉瑕:《台湾民众性别角色态度的变迁:1991-2001》,《台湾社会学刊》第48期,2011年。

宋少鹏:《从彰显到消失:集体主义时期的家庭劳动(1949-1966)》,《江苏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

高建新、李树茁:《农村家庭子女养老行为的示范作用研究》,《人口学刊》2012年第1期。

党春艳:《青年农民工春节返乡“闪婚”的行为逻辑分析——基于豫西南D村的个案研究》,《当代青年研究》2012年第1期。

齐亚强、牛建林:《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婚姻匹配模式的变迁》,《社会学研究》2012年第1期。

李成华、靳小怡:《夫妻相对资源和情感关系对农民工婚姻暴力的影响:基于性别视角的分析》,《社会》2012年第1期。

高颖:《初婚夫妇年龄差的特点、变动趋势及分析——以北京为例》,《人口学刊》2012年第1期。

周律、陈功、王振华:《子女性别和孩次对中国农村代际货币转移的影响》,《人口学刊》2012年第1期。

杨祎:《社会工作介入婚外同居暴力的伦理议题》,《社会工作》2012年第1期。

风笑天:《青年婚配类型与夫妻关系——全国五大城市1216名已婚青年的调查分析》,《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

周皓:《流动儿童社会融合的代际传承》,《中国人口科学》2012年第1期。

何芳:《美国无家可归儿童:定义、现状及救助措施》,《中国青年研究》2012年第1期。

程福财:《家庭、国家与儿童福利供给》,《青年研究》2012年第1期。

胡宏伟、栾文敬、杨睿、祝明银:《挤入还是挤出:社会保障对子女经济供养老人的影响——关于医疗保障与家庭经济供养行为》,《人口研究》2012年第2期。

严予若:《婚姻、就业及退休对健康影响的性别差异——西方的视角及其研究进展》,《人口学刊》2012年第2期。

徐安琪:《离婚风险的影响机制——一个综合解释模型探讨》,《社会学研究》2012年第2期。

穆怀中、沈毅:《中国农民养老生命周期补偿理论及补偿水平研究》,《中国人口科学》2012年第2期。

王芳、周兴:《家庭因素对中国儿童健康的影响分析》,《人口研究》2012年第2期。

高建新、李树茁、左冬梅:《外出务工对农村老年人家庭子女养老分工影响研究》,《南方人口》2012年第2期。 

秦琛、傅新禾:《青年婚恋观现状透析》,《当代青年研究》2012年第2期。

王金玲、姜佳将、高雪玉:《发达地区家庭和谐状况、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以浙江省为例》,《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

李美景:《韩国“黄金单身女”现象研究“黄金单身女”晚婚现象分析》,《青年研究》2012年第2期。

陈婷婷:《已婚流动妇女的性生活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人口学刊》2012年第2期。

佟新:《平衡工作和家庭的个人、家庭和国家策略》,《江苏社会科学》2012年第2期。

黄碧祺:《她们为何单身?——以市场经济为背景的原因探析》,《青年探索》2012年第2期。

高华:《农村多子女家庭代际交换中的新性别差异研究》,《南方人口》2011年第2期。

王跃生:《城乡养老中的家庭代际关系研究——以2010年七省区调查数据为基础》,《开放时代》2012年第2期。

邓子鹃、林仲华:《国内职业女性工作—家庭冲突研究述评》,《妇女研究论丛》2012年第2期。

胡湛、彭希哲:《家庭变迁背景下的中国家庭政策》,《人口研究》2012年第2期。

郑玉玉:《城市青年结婚消费问题的思考》,《当代青年研究》2012年第2期。

唐灿、陈午晴:《中国城市家庭的亲属关系——基于五城市家庭结构与家庭关系调查》,《江苏社会科学》2012年第2期。

干建平、明平芳、张青:《中国双生子出生性别比研究》,《人口学刊》2012年第2期。

徐安琪:《经济因素对家庭幸福感的影响机制初探》,《江苏社会科学》2012年第2期。

孙沛东:《“白发相亲”——上海相亲角的择偶行为分析》,《南方人口》2012年第2期。

田先红:《弃婴与收养:计划生育与村落生育文化的冲撞与耦合——对1990年代赣南农村计划生育政策运行逻辑的一项微观解读》,《青年研究》2012年第2期。

王磊:《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冀北地区调查为基础》,《人口学刊》2012年第2期。

风笑天:《城市青年择偶方式:未婚到已婚的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

刘汶蓉:《孝道衰落?成年子女支持父母的观念、行为及其影响因素》,《青年研究》2012年第2期。

吴帆:《第二次人口转变背景下的中国家庭变迁及政策思考》,《广东社会科学》2012年第2期。

刘柏惠、俞卫、寇恩惠:《老年人社会照料和医疗服务使用的不均等性分析》,《中国人口科学》2012年第3期。

李建新、李嘉羽:《城市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研究》,《人口学刊》2012年第3期。

傅晨、刘梦琴:《城市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政策及其完善:以广东为例》,《城市观察》2012年第3期。

林婷、陈鹤、郑晓瑛:《中国未婚青少年多性伙伴危险因素研究》,《青年研究》2012年第3期。

姚俊:《“临时主干家庭”:城市家庭结构的变动与策略化——基于N市个案资料的分析》,《青年研究》2012年第3期。

石智雷、杨云彦:《家庭禀赋、家庭决策与农村迁移劳动力回流》,《社会学研究》2012年第3期。

王广州:《“单独”育龄妇女总量、结构及变动趋势研究》,《中国人口科学》2012年第3期。

佟新:《身体与情感的阶层化》,《文化纵横》2012年第3期。

康岚:《代差与代同:新家庭主义价值的兴起》,《青年研究》2012年第3期。

蔚志新:避孕方法知情选择影响因素的干预分层解析》,《人口学刊》2012年第4期。

吴帆、李建民:《家庭发展能力建设的政策路径分析》,《人口研究》2012年第4期。 

邵岑、张翼:《“八零前”与“八零后”流动人口家庭迁移行为比较研究》,《青年研究》2012年第4期。

陈友华:居家养老及其相关的几个问题》,《人口学刊》2012年第4期。

龚为纲:中国农村分家模式的历史变动——基于1990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原始数据的分析》,《青年研究》2012年第4期。 

盛亦男、杨文庄:西方发达国家的家庭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人口研究》2012年第4期。 

宋健、陶椰:《性别偏好如何影响家庭生育数量?——来自中国城市家庭的实证研究》,《人口学刊》2012年第5期。

包蕾萍:《中国独生子女生命历程:家国视野下的一种制度化选择》,《社会科学》2012年第5期。

周长洪、刘颂、毛京沭、刘越、葛芳、刘佩丹、韩青松:《农村50岁以上独生子女父母与子女经济互动及养老预期——基于对全国5县调查》,《人口学刊》2012年第5期。

王跃生:《从同姓不婚、同宗不婚到近亲不婚》,《社会科学》2012年第7期。

贺雪峰、郭俊霞:《试论农村代际关系的四个维度》,《社会科学》2012年第7期。

 

 

专著

 

 

周维宏、[]落合惠美子、宫坂靖子、山根真理编著:《亚洲社会的家庭和两性关系》,世界知识出版社2011年版。

刘汶蓉:《反馈模式的延续与变迁:一项对当代家庭代际支持失衡的再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年版。

瞿明安、施传刚主编:《多样性与变迁:婚姻家庭的跨文化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年版。

田丰:《当代中国家庭生命周期》,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章立明:《结构与行动:西双版纳傣泐家庭婚姻的社会性别分析》,人民出版社 2011年版。

夏吟兰、龙翼飞主编:《家事法研究(2011年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杨在军:《论家族制度与家族企业的互动关系》,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朱东武、齐小玉:《城市社区多机构干预家庭暴力的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梁景和主编:《婚姻•家庭•性别研究》(第一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

梁景和主编:《婚姻•家庭•性别研究》(第二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

赵仲杰:《北京城区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年版。

尚晓援、王小林等著:《中国儿童福利前沿(201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

[美]葛学溥著、周大鸣译:《华南的乡村生活:广东凤凰村的家族主义社会学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年版。

包蕾萍:《独生子女神话:制度、习俗和集体心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苗艳梅:《中国五保供养制度的创新与拓展:基于供养对象需求视角的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

黄耀明:《人口老龄化与机构养老模式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康岚:《反馈模式的变迁:转型期城市亲子关系研究》,上海社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年版。

蔡菲:《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及其对策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

张国刚:《家庭史话》,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

肖扬主编:《中国反对针对妇女暴力的研究与行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

谢佳闻:《家庭中的残障儿童:从社会模式理论看残障 》,上海社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年版。

 

美国《婚姻与家庭杂志》最新目录

2012年第1

一、Marriage 婚姻

1.Reexamining the Case for Marriage: Union Formation and Changes in Well-beingp.1-18

Kelly Musick and Larry Bumpass

再谈婚姻:伴侣关系的形成过程与幸福感的变化

2.Marriage and Desistance From Crime: A Consideration of Gene–Environment Correlation (p.19–33)

J. C. Barnes and Kevin M. Beaver

婚姻与避免犯罪:一项关于基因和环境关系的考察

3.Marriage (In)equality: The Perspectives of Adolescents and Emerging Adults With Lesbian, Gay, and Bisexual Parentsp.34-52

Abbie E. Goldberg and Katherine A. Kuvalanka

婚姻(不)平等:有同性和双性恋父母的青少年和刚步入成年期的青年人的视角

4.Variation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ducation and Marriage: Marriage Market Mismatch? (p.5369)

Kelly Musick, Jennie E. Brand and Dwight Davis

教育和婚姻关系的变动:婚姻市场的不匹配?

5.Family Influences on Intermarriage Attitudes: A Sibling Analysis in the Netherlands (p.7085)

Willem Huijnk and Aart C. Liefbroer

家庭对通婚态度的影响:一项对荷兰同胞兄妹的研究

6.I Do Want to Save: Marriage and Retirement Savings in Young Households (p.86100)

Melissa A. Z. Knoll, Christopher R. Tamborini and Kevin Whitman

我确实想存钱:年轻人家庭的婚姻与养老储蓄的关系

二、Intergenerational Relationships 代际关系

7.Life Course Status and Exchanges of Support Between Young Adults and Parents (p.101115)

Freek Bucx, Frits van Wel and Trudie Knijn

生命周期阶段与成年子女和父母的支持性交换

8.Gender and Material Transfers Between Older Parents and Children in Ismailia, Egypt (p.116131)

Kathryn M. Yount, Solveig A. Cunningham, Michal Engelman and Emily M. Agree

埃及伊斯梅利亚市老年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物资流动与性别差异

9. I'm Not Supporting His Kids: Nonresident Fathers' Contributions Given Mothers' New Fertility (p.132151)

Daniel R. Meyer and Maria Cancian

 “我不养他的孩子”——亲生父亲在前伴侣与新人再育后对非同住孩子的养育行为

10.Neighborhood Contexts, Fathers, and Mexican American Young Adolescents' Internalizing Symptoms (p.152166)

Rebecca M. B. White and Mark W. Roosa

邻里社区、父亲亲职行为与墨西哥裔美国青少年的内隐问题

三、一般议题

11.Adolescents' Pregnancy Intentions, Wantedness, and Regret: Cross-Lagged Relations With Mental Health and Harsh Parenting (p.167185)

Patricia L. East, Nina C. Chien and Jennifer S. Barber

青少年怀孕意向、需求和悔恨:心理健康与严厉亲职行为之间的交叉滞后关系

12.Domestic Work and the Wage Penalty for Motherhood in West Germany (p.186200)

Michael Kühhirt and Volker Ludwig

西德母亲的家务劳动与薪酬惩罚研究

13.Mate Availability and Women's Sexual Experiences in China (p.201214)

Katherine Trent and Scott J. South

伴侣的可得性与中国女性的性经验研究

14.Familial Reciprocity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Ghana (p.215228)

Ming-Chang Tsai and Dan-Bright S. Dzorgbo

加纳的家庭互惠与主观幸福感研究

2012年第2

一、Brief Reports简报

1. Spousal Network Overlap as a Basis for Spousal Support (pages 229–238)

Benjamin Cornwell

夫妻人际网络重叠是夫妻支持的一个基础

2. Older Parents Providing Child Care for Adult Children: Does It Pay Off? (pages 239–250)

Teun Geurts, Anne-Rigt Poortman and Theo G. van Tilburg

老年父母帮成年子女带孩子:会得到报偿吗?

二、Parents and Children Over the Life Course不同生命历程的亲子关系

3. Single Mothers' Religious Participation and Early Childhood Behavior (pages 251–268)

Richard J. Petts

单亲母亲参与宗教活动与儿童早期行为的关系

4. Life Course Changes of Children and Well-being of Parents (pages 269–280)

Matthijs Kalmijn and Paul M. De Graaf

子女的生命周期变化与父母健康的关系

5. Paternal Child Care and Relationship Quality: A Longitudinal Analysis of Reciprocal Associations (pages 281–296)

Pia S. Schober

父亲的亲职参与与家庭关系质量:一项关于相互关系的纵向分析

6. Farewell to Moms? Maternal Contact for Seven Countries in 1986 and 2001 (pages 297–311)

Judith Treas and Zoya Gubernskaya

告别妈妈?1986年和2001年七个国家的子女与母亲的联系情况

7. Familism, Interparental Conflict, and Parenting in Mexican-Origin Families: A Cultural–Contextual Framework (pages 312–327)

Zoe E. Taylor, Dannelle Larsen-Rife, Rand D. Conger and Keith F. Widaman

墨西哥裔家庭的家庭主义、父母冲突和亲职行为:一个文化脉动视角

8. Education of Children Left Behind in Rural China (pages 328–341)

Yao Lu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

9. Understanding Unique Effects of Parental Incarceration on Children: Challenges, Progress, and Recommendations (pages 342–356)

Elizabeth I. Johnson and Beth Easterling

理解父母监禁对子女的独特影响:挑战、进展和建议

三、Cohabitation and Marriage同居与婚姻

10. Investments in Marriage and Cohabitation: The Role of Legal and Interpersonal Commitment (pages 357–376)

Anne-Rigt Poortman and Melinda Mills

婚姻和同居的投入:法律承诺与个人承诺的作用

11. Premarital Cohabitation and Marital Dissolution: An Examination of Recent Marriages (pages 377–387)

WENDY D. MANNING and JESSICA A. COHEN

婚前同居与婚姻解体:对近期婚姻的一项考证

2012年第3

一、Brief Reports简报

1. Relationship Quality in Marital and Cohabiting Unions Across Europe (pages 389–398)

Kenneth Aarskaug Wiik, Renske Keizer and Trude Lappegård

跨欧洲的婚姻和同居关系质量

2. The Legacy of Leaving Home: Long-Term Effects of Coresidence on Parent – Child Relationships (pages 399–412)

Thomas Leopold

离家的遗产:同住对父母-子女关系的长期影响

二、Marriage婚姻

3. What's (Not) Wrong With Low-Income Marriages (pages 413–427)

Thomas E. Trail and Benjamin R. Karney

低收入者的婚姻(没)怎么了?

4. All Shook Up: Sexuality of Mid- to Later Life Married Couples (pages 428–443)

Amy C. Lodge and Debra Umberson

心烦意乱:中老年已婚夫妇的性生活

5. Social Isolation and Spousal Violence: Comparing Female Marriage Migrants With Local Women (pages 444–461)

Susanne Y. P. Choi, Y. W. Cheung and Adam K. L. Cheung

社会隔离与夫妻暴力:移民女性婚姻和本地女性婚姻的比较

6. Do the Married Really Live Longer? The Role of Cohabitation and Socioeconomic Status (pages 462–475)

Sven Drefahl

已婚者真的活得更长吗?同居与社会经济地位的作用

三、Intergenerational Relationships代际关系

7. Assessing Causality and Persistence in Associations Between Family Dinners and Adolescent Well-Being (pages 476–493)

Kelly Musick and Ann Meier

家庭共进晚餐与青少年健康的因果关系和影响持续性的评估

8. Impact of Widowhood on Parent–Child Relations: Does Parents' Personality Matter? (pages 494–509)

Manacy Pai and Jung-Hwa Ha

丧偶对亲子关系的影响:父母性格重要吗?

9. A Vignette Study on Gendered Filial Expectations of Elders in Rural China (pages 510–525)

Zhen Cong and Merril Silverstein

中国农村老年人对儿子女儿尽孝的不同期待:一项情境研究

四、Family Formation and Family Structure家庭形成和家庭结构

10. The Role of Pre- and Postconception Relationships for First-Time Parents (pages 526–539)

Heather Rackin and Christina M. Gibson-Davis

首次为人父母者的孕前和孕后关系

11. The Intergenerational Continuity of Fathers' Absence in a Socioeconomically Disadvantaged Sample (pages 540–555)

Erin Pougnet, Lisa A. Serbin, Dale M. Stack, Jane E. Ledingham and Alex E. Schwartzman

社会经济地位低下家庭的父亲缺席与代际关系持续

12. Same-Sex Parent Families and Children's Academic Achievement (pages 556–571)

Daniel Potter

同性父母家庭与子女的学业成绩

五、Of General Interest一般议题

13. Racial Differences in Exposure and Reactivity to Daily Family Stressors (pages 572–586)

Kelly E. Cichy, Robert S. Stawski and David M. Almeida

披露和应对家庭日常压力的种族差异

14. The Attitude Toward Voluntary Childlessness in Europe: Cultural and Institutional Explanations (pages 587–600)

Eva-Maria Merz and Aart C. Liefbroer

欧洲自愿不育的态度:文化和制度解释

15. HIV Prevention and Social Desirability: Husband–Wife Discrepancies in Reports of Condom Use (pages 601–613)

Julia Cordero-Coma and Richard Breen

HIV预防和社会期望:丈夫和妻子在报告避孕套使用方面的差异

16. Institutional and Demographic Explanations of Women's Employment in 18 OECD Countries, 1975–1999 (pages 614–630)

Rense Nieuwenhuis, Ariana Need and Henk Van Der Kolk

经合组织18国的女性就业:制度和人口学解释

2012年第4

一、Brief Report简报

1. Working on the Weekend: Fathers' Time With Family in the United Kingdom (pages 631–642)

Jennifer L. Hook

周末上班:英国父亲与家人共度时光的情况

二、Exchange on Qualitative Research质性研究交流

2. Writing and Reviewing Manuscripts in the Multidimensional World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pages 643–659)

Ralph LaRossa

质性研究的多维世界中的写作和评论

3. In Search of a Culture: Navigating the Dimension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pages 660–665)

Kevin M. Roy

寻找文化:质性研究维度之导引

4. Enhancing the Qualitative-Research Culture in Family Studies (pages 666–670)

Sarah H. Matthews

加强家庭研究中的质性研究文化

5. Using the Terms Hypothesis and Variable for Qualitative Work: A Critical Reflection (pages 671–677)

Annette Lareau

质性研究的术语假设和变量之应用:一项批判性反思

6. Thinking About the Nature and Scope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pages 678–687)

Ralph LaRossa

关于质性研究本质和范围的思考

三、Cohabitation and Marriage同居和婚姻

7. Reassessing Differences in Work and Income in Cohabitation and Marriage (pages 688–707)

Arielle Kuperberg

关于同居和婚姻中的工作与收入差异的再评估

8. The Tempo of Sexual Activity and Later Relationship Quality (pages 708–725)

Sharon Sassler, Fenaba R. Addo and Daniel T. Lichter

发生性行为的速度与之后的关系质量研究

9. Marriage Expectations Among African American Couples in Early Adulthood: A Dyadic Analysis (pages 726–742)

Ashley B. Barr and Ronald L. Simons

非洲裔美国夫妻在成年早期对婚姻的期望:一项配对研究

10. Deviations From Desired Age at Marriage: Mental Health Differences Across Marital Status (pages 743–758)

Daniel L. Carlson

偏离理想的结婚年龄:不同婚姻状态的心理健康差异

11. Becoming a Parent and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A Longitudinal Dyadic Perspective (pages 759–773)

Renske Keizer and Niels Schenk

为人父母与关系满意度:一项对纵贯配对数据的分析

12. Transitions Into and Out of Cohabitation in Later Life (pages 774–793)

Susan L. Brown, Jennifer Roebuck Bulanda and Gary R. Lee

对老年人进入或退出同居的研究

13. Cohabitation and U.S. Adult Mortality: An Examination by Gender and Race (pages 794–811)

Hui Liu and Corinne Reczek

同居与美国成年人的死亡率:一项对性别和种族差异的考察

四、Of General Interest一般议题

14. The Division of Labor in Lesbian, Gay, and Heterosexual New Adoptive Parents (pages 812–828)

Abbie E. Goldberg, JuliAnna Z. Smith and Maureen Perry-Jenkins

同性和异性夫妻刚收养子女时的劳动分工

15. The Burden of Deportation on Children in Mexican Immigrant Families (pages 829–845)

Joanna Dreby

墨西哥移民家庭子女被驱逐出境的压力研究

16. Consequences of Teen Parents' Child-Care Arrangements for Mothers and Children (pages 846–865)

Stefanie Mollborn and Casey Blalock

青少年父母的子女照料安排对母亲和孩子的影响结果

17. Young Adults' Fertility Expectations and Events: Associations With College Enrollment and Persistence (pages 866–879)

R. Kelly Raley, Yujin Kim and Kimberly Daniels

年轻人的生育愿望和行为:与上大学和上学持续时间的关系

18. Helicopter Parents and Landing Pad Kids: Intense Parental Support of Grown Children (pages 880–896)

Karen L. Fingerman, Yen-Pi Cheng, Eric D. Wesselmann, Steven Zarit, Frank Furstenberg and Kira S. Birditt

父母围着子女飞:关于父母紧密支持成年子女的研究

19. Family Roles as Moderator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hedule Flexibility and Stress (pages 897–912)

Soo Jung Jang, Allison Zippay and Rhokeun Park

工作日程表的灵活程度与压力的关系:家庭的调节作用

2012年第5

一、Research Review研究述评

1. Sibling Relationships and Influences in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pages 913–930)

Susan M. McHale, Kimberly A. Updegraff and Shawn D. Whiteman

兄弟姊妹关系及其对童年和青春期的影响

二、Brief Reports简报

2. Three-Generation Family Households: Differences by Family Structure at Birth (pages 931–943)

Natasha V. Pilkauskas

三代家庭户:生育时的家庭结构的差异

3. The Division of Household Labor: Longitudinal Changes and Within-Couple Variation (pages 944–952)

Chun Bun Lam, Susan M. McHale and Ann C. Crouter

家务劳动分工:历时变化与夫妻内差异

三、Intimate Relationships亲密关系

4. Marriage, Cohabitation, and Happiness: A Cross-National Analysis of 27 Countries (pages 953–972)

Kristen Schultz Lee and Hiroshi Ono

婚姻、同居与幸福:一项对27个国家的跨国研究

5. The Stability of Same-Sex Cohabitation, Different-Sex Cohabitation, and Marriage (pages 973–988)

Charles Q. Lau

同性同居、异性同居和婚姻的稳定性

6. Developmental Patterns in Marital Satisfaction: Another Look at Covenant Marriage (pages 989–1004)

Alfred DeMaris, Laura A. Sanchez and Kristi Krivickas

婚姻满意度的发展模式:另眼看协议婚姻

7. Relations Among 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Maternal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Maternal Parenting Behaviors (pages 1005–1020)

Hanna C. Gustafsson and Martha J. Cox, The Family Life Project Key Investigators

亲密伴侣暴力、母亲忧郁症和母亲生育行为的关系

8. Interethnic Romantic Relationships: Enacting Affiliative Ethnic Identities (pages 1021–1037)

Carrie Yodanis, Sean Lauer and Risako Ota

跨种族的恋爱关系:种族认同亲和性的作用

9. Jackpot? 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Effects of Lottery Wins on Separation (pages 1038–1053)

Diederik Boertien

中大奖?彩票中奖对离异影响的性别差异

四、Intergenerational Relations代际关系

10. Transactional and Cascading Relations Between Early Spanking and Children's Social-Emotional Development (pages 1054–1068)

Andrea N. Gromoske and Kathryn Maguire-Jack

小时候挨打与儿童社会情绪发展的相互关系和相继关系

11. Mexican-Origin Mothers' and Fathers' Involvement in Adolescents' Peer Relationships: A Pattern-Analytic Approach (pages 1069–1083)

Kimberly A. Updegraff, Norma J. Perez-Brena, Megan E. Baril, Susan M. McHale and Adriana J. Umaña-Taylor

墨西哥裔母亲和父亲卷入青春期子女同辈关系:一个模式分析方法

12. Political Activism of Palestinian Youth: Exploring Individual, Parental, and Ecological Factors (pages 1084–1100)

Carolyn R. Spellings, Brian K. Barber and Joseph A. Olsen

巴勒斯坦青年人的政治激进主义:探索个人、父母和生态因素的影响

13. Ambivalence Toward Adult Children: Differences Between Mothers and Fathers (pages 1101–1113)

Karl Pillemer, Christin L. Munsch, Thomas Fuller-Rowell, Catherine Riffin and J. Jill Suitor

对成年子女的矛盾情结:母亲与父亲的差异

14. The Structure of Intergenerational Relations in Rural China: A Latent Class Analysis (pages 1114–1128)

Man Guo, Iris Chi and Merril Silverstein

中国农村的代际结构:一项潜在类别分析

五、Incarcertion and Family Life监禁与家庭生活

15. Using Mixture Regression to Identify Varying Effects: A Demonstration With Paternal Incarceration (pages 1129–1148)

W. Justin Dyer, Joseph Pleck and Brent McBride

用混合回归方法来鉴别变异效应:以父亲监禁为例

16. Those They Leave Behind: Paternal Incarceration and Maternal Instrumental Support (pages 1149–1165)

Kristin Turney, Jason Schnittker and Christopher Wildeman

那些被他们丢弃的人:父亲被监禁与母亲的工具性支持获得

六、Childlessness and Unintended Births不育与非预期生育

17. Does the Reason Matter? Variations in Childlessness Concerns Among U.S. Women (pages 1166–1181)

Julia McQuillan, Arthur L. Greil, Karina M. Shreffler, Patricia A. Wonch-Hill, Kari C. Gentzler and John D. Hathcoat

理由重要吗?美国女性“无子焦虑”的差异

18. Pregnancy Intentions and Parents'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pages 1182–1196)

Jessica Houston Su

怀孕意向与父母心理健康

 

(刘汶蓉译)

《中国家庭研究》(第七卷)

目录

 

亚洲现代性中的“亲密和公共领域的重建”:家庭主义及其超越  ……………………………落合美惠子

无个体主义的个体化:东亚社会的压缩现代性和令人困惑的家庭危机……………………………张景燮

生命历程研究的新方向………………………………………………………………………………K.U.梅耶

万事俱备,只差金钱——经济条件对同居者做出结婚决定的影响…………………………………………

……………………………………………………………………………P. J. 斯莫克  W. D.曼宁  M. 波特

      

性规范的重构:对中日青年婚前性行为的质性比较研究…………… 刘雅格 索格飞 土屋晴香 孙中欣

长期伴侣关系是浪漫爱情的坟墓吗?……………………………………………… B.P.阿塞维多  A.阿伦

“相貌出众,一生乐事” ?——生命历程视角下的身体吸引力……………………………MM. 耶格

婚姻质量与个人幸福感:一个元分析…………………………………………………………C.M.普罗克斯

福利国家的性别不平等:家务分工中的性别隔离(1965-2003)………………………………… J.L.胡克

充满水杯——关于家庭的性别视角 ……………………………………………………………… M.M.费里

“后父权制时代”的中国:城市家庭内部权力关系变迁及社会性别平等进程的分析……………………

…………………………………………………………………………………………………………… 沈奕斐

亲密伴侣权力及其对性别平等感的影响机制………………………………………………………… 徐安琪

抑郁与夫妻权力:一种公平模型……………………………………………………………………J.米洛斯基

婚姻、恋爱和其他关系中的性:一项10年回顾……………………………… F.S.克里斯托弗 S.斯普雷彻

美国结婚和同居男女的性不忠 …………………………………………………………… J.特雷斯  D.吉森

中国城市的父母和已婚子女同住:家庭价值观的结果?…………………………………J.R.罗根  边馥琴

个人和家庭变量的信度及其在历时性研究中的稳定性分析………………………… A.桑顿  G..宾斯多克

婚姻与儿童福利:研究和政策的视角……………………………………………………………… S. L. 布朗

美国《婚姻与家庭杂志》最新目录   

国内新作索引